本网讯(通讯员 文/李丹 涂梦薇 图/郑语晨 学通社)金秋九月,丹桂飘香。9 月 26 日,第八届武当医学论坛(生物医学交叉学科论坛)在学校公卫大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开幕。本次论坛以“聚焦科技前沿,医学交叉融合”为核心主题,汇聚国内生物医学领域顶尖智慧,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论坛开幕式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郭阳主持。
开幕式上,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杰致欢迎辞。他以十堰 “中国汽车城”、“武当山康养胜地”、“南水北调‘守井人’”、“‘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地” 四张特色 “城市名片” 为引,展现城市活力与底蕴;同时串联学校与城市共生历程,从办学定位、学科与临床优势,到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领域成绩,凸显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扎根十堰、服务区域医疗的担当。
罗杰校长致辞后,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唐以军介绍医院与学校第一临床学院 “医教协同” 格局。作为直属附属医院,双方坚持 “临床与教学相融、科研与诊疗互促”,既是区域重症诊疗 “主力军”,也是医学人才培养 “主阵地”。他提及医院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年门诊量超300 万人次;学院依托医院构建 “理论 - 实践 - 临床” 一体化培养体系,近五年培养超 2000 名医学人才;双方联合打造的湖北省肝癌精准诊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在肿瘤防治、干细胞应用等领域获突破,实现 “医教研” 良性循环,为区域医疗事业提供支撑。
在学术报告环节,施蕴渝院士率先登场,以《线粒体基因组表观遗传调控与退行性疾病》为题,深入剖析了线粒体基因组表观遗传调控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研究视角。随后,施蕴渝院士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发展奋斗史和科教报国情,并与现场青年学者、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科研经历与成长心得,鼓励青年学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与爱同行,追求卓越,激流勇进”。
学术交流精彩纷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鹏程研究员作《营养代谢物调控肿瘤进展的新机制》报告;湖北工业大学唐景峰教授作《TBL2 as a Calcium-Sensitive Tubular ER - Phagy Receptor Linking LD Metabolism to Suppression of ADM Progression》报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茜研究员作《工程化胰岛类器官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报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赵方庆研究员作《人工智能与人造生命——探索生命科学的无限可能》报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新建研究员作《异氰酸的抗炎机制研究》报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研究员作《Enhancer - Promoter RNA Interaction Maps Link Risk Variants to Disease Genes》报告,广西医科大学王富博教授作《人工智能塑造智慧医疗新模式》报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张金阳研究员作《环形 RNA 精准解析与功能挖掘》报告,报告内容涵盖基础研究、临床转化、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引发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
据悉,本次论坛由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主办,直属太和医院、第一临床学院、胚胎干细胞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肝癌精准诊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承办。论坛邀请到 10 余名国内生物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施蕴渝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研究员等顶尖学者,为学校建校60周年“学术校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审稿 郭阳)